這蝶閥蝶閥發明於1930年代的美國,50年代傳入日本,直到60年代才在日本廣泛應用,在我國則直到70年代才開始普及。蝶閥的主要特點是:操作扭力小、安裝空間小、重量輕。以DN1000為例,蝶閥約為 2T,而閘閥約為3.5T。蝶閥易於與各種驅動裝置組合,耐久性和可靠性佳。橡膠密封蝶閥的缺點是用於節流時,由於使用不當會產生氣蝕,導致橡膠閥座剝落損壞。因此,如何正確選擇取決於工況。蝶閥的開度與流量之間基本呈線性關係。如果用於控制流量,其流量特性也與管路的流阻密切相關。例如,如果兩條管道的閥門口徑和形式都相同,但管道損失係數不同,則閥門的流量也會有很大差異。如果閥門處於較大的節流幅度狀態,閥板背面容易發生氣蝕,可能會損壞閥門。一般在15°以外使用。當蝶閥當中間開口時,閥體與蝶板前端形成的開口形狀以閥軸為中心,兩側形成不同的狀態。一側的蝶板前端順著水流方向移動,另一側的蝶板前端順著水流方向移動。因此,一側的閥體與閥板形成噴嘴狀開口,另一側則類似節流孔狀開口。噴嘴側的流速比節流側快得多,節流側的閥下會產生負壓,橡膠密封圈經常會脫落。閥門的操作扭矩蝶閥因閥門開度不同及啟閉方向不同,其扭力也不同。臥式蝶閥,尤其是大口徑閥門,因水深原因上下水頭差異產生的扭力不容忽視。另外,當閥門進口側安裝彎頭時,會形成偏流,扭力也會增加。當閥門處於中間開度時,由於水流扭矩的作用,操作機構需要自鎖。
中國閥門產業鏈眾多,但還不是閥門強國。整體來看,我國已步入世界閥門強國行列,但在產品品質方面,我國距離閥門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產業生產集中度仍不高,與高階產品搭配的閥門研發能力不強,閥門產業製造技術水準也較低,進出口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真正能夠在市場上生存下來的閥門企業肯定不多。然而,閥門產業的這次高速震盪將帶來巨大的機遇,震蕩的結果也將使市場運作更加理性。高端閥門國產化之路極為“坎坷”,基礎零件已成為限制我國製造業向高端發展的短板。 「十二五」期間,政府將持續加大高端裝備零件國產化。這裡我們選取《實施方案》中的幾個重點發展領域和具代表性的閥門產業進行進口替代的可行性分析。從分析中可以看出,各細分行業閥門進口替代的可行性差異很大,高端閥門亟待更多的政策引導和科研支持。
閥門產業作為裝備製造業的重要環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由於我國國內閥門製造業的水準與國際先進水準還有一段距離,許多關鍵的閥門高參數、高溫高壓、高磅級閥門一直依賴進口,例如歐洲OMAL品牌一直是國內閥門應用產業的主要選擇。為推進閥門國產化,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後,國家相關部門根據國家對重大裝備國產化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由國家發改委牽頭,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部署制定了《關於加速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並於2019年12月1日印發《關於加速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閥門制定相關領域重大裝備國產化規劃,並與相關部門多次協調。目前,閥門國產化已在國內閥門產業形成共識。積極採用國際標準進行產品設計;吸收國外優秀的設計結構(包括專利技術);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產品試驗和性能檢驗;吸收國外生產工藝經驗,重視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廣;明確進口高參數閥門產品的技術參數和工況條件等,是加快國產化進程,促進閥門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全面實現閥門國產化的途徑。隨著閥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未來產業將是閥門產品品質安全和產品品牌的競爭。產品將朝著高技術、高參數、耐強腐蝕、長壽命的方向發展。只有透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才能逐步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滿足國內裝置的配套,全面實現閥門國產化。在龐大的需求環境下,我國閥門製造業必將呈現更好的發展前景。
發佈時間:2024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