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橫幅02.jpg

污水處理廠陷入三個惡性循環。

污水處理廠作為污染治理企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確保出水達標。但隨著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以及環保督察的力度加大,給污水處理廠帶來了巨大的營運壓力。把水取出來確實是越來越困難了。

據筆者觀察,造成污水排放難以達標的直接原因是,我國污水廠普遍存在三個惡性循環。

一是低污泥活性(MLVSS/MLSS)和高污泥濃度的惡性循環;二是除磷藥劑用量越大,污泥產量越多的惡性循環;三是污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設備無法檢修,常年帶病運行,導致污水處理能力下降的惡性循環。

#1

低污泥活性與高污泥濃度的惡性循環

王洪臣教授對467個污水廠進行了研究。我們先來看看污泥活性和污泥濃度的數據:在這467家污水廠中,61%的污水處理廠MLVSS/MLSS小於0.5,約30%的處理廠MLVSS/MLSS低於0.4。

b1f3a03ac5df8a47e844473bd5c0e25

三分之二的污水處理廠污泥濃度超過4000毫克/公升,三分之一的污水處理廠污泥濃度超過6000毫克/公升,20家污水處理廠污泥濃度超過10000毫克/公升。

上述情況(污泥活性低、污泥濃度高)會造成什麼後果?雖然我們看到了許多分析真相的技術文章,但簡單來說,後果就一個,那就是出水量超標。

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方面,污泥濃度較高後,為避免污泥沉積,需要增加曝氣量。增加曝氣量,不但會增加動力消耗,而且會增加生物段。溶氧的增加會搶奪反硝化所需的碳源,直接影響生物系統的反硝化除磷效果,造成N、P過量。

另一方面,污泥濃度過高使泥水界面上升,污泥易隨二沉池出水流失,或堵塞深度處理單元,或造成出水COD、SS超標。

說完了後果,我們再來談談為什麼大多數污水廠都會出現污泥活性低、污泥濃度高的問題。

其實造成污泥濃度高的原因就是污泥活性低。由於污泥活性較低,為了提高處理效果,必須提高污泥濃度。污泥活性低是由於進水中含有大量渣砂,渣砂進入生物處理單元後逐漸積累,影響微生物的活性。

進水中含有大量礦渣和沙子。一是格柵截污效果太差,二是我國90%以上的污水處理廠沒有興建初次沉澱池。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建造初次沉澱池呢?這是關於管網的。我國管網有錯接、混接、漏接等問題。因此,污水廠進水水質一般有三大特性:高無機固體濃度(ISS)、低COD、低C/N比。

進水中無機固體濃度較高,也就是含砂量比較高。原本初次沉澱池可以減少部分無機物質,但由於進水COD較低,多數污水廠乾脆不建初次沉澱池。

污泥活性低,歸根究底是「重廠輕網」的遺留問題。

我們說過,污泥濃度高、活性低,會導致出水中N、P含量過高。此時大多數污水廠的因應措施是投加碳源和無機絮凝劑。但大量外加碳源的投加會導致動力消耗的進一步增加,而大量投加絮凝劑會產生大量的化學污泥,導致污泥濃度的升高,污泥活性的進一步降低,形成惡性循環。

#2

惡性循環:使用的除磷化學物質越多,產生的污泥就越多。

除磷藥劑的使用使污泥產量增加20%~30%,甚至更多。

污泥問題多年來一直是污水處理廠關注的一大問題,主要原因是污泥沒有出路,或是出路不穩定。 。

42ab905cb491345e34a0284a4d20bd4

這導致污泥年齡延長,產生污泥老化現象,甚至更嚴重的會出現污泥膨脹等異常現象。

膨脹後的污泥絮凝性較差。隨著二沉池出水的流失,造成深度處理單元阻塞,處理效果降低,反沖水量增加。

反沖洗水量的增加將導致兩個後果,一是降低前級生化段的處理效果。

大量的反沖洗水返回曝氣池,減少了構築物的實際水力停留時間,並降低了二級處理的處理效果;

二是進一步降低深度處理單元的處理效果。

由於大量的反沖洗水必須返回深度處理過濾系統,導致過濾速率增大,實際過濾能力降低。

整體處理效果變差,可能造成出水總磷、COD超標。為了避免超標,污水廠會增加除磷藥劑的使用量,這又會進一步增加污泥量。

陷入惡性循環。

#3

污水廠長期超負荷運轉,污水處理能力下降的惡性循環

污水處理不僅靠人,還靠設備。

污水設備長期戰鬥在水處理的第一線。如果不定期修理,遲早會出現問題。但大多數情況下,污水處理設備是無法修復的,因為一旦某個設備停止運行,其產水量就很可能會超標。在按日罰款的製度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

王洪臣教授研究的467家城鎮污水處理廠中,約有三分之二的污水處理廠水力負荷率大於80%,約有三分之一的污水處理廠大於120%,有5家污水處理廠大於150%。

當水力負荷率大於80%時,除少數特大型污水處理廠外,一般污水處理廠在出水達標的前提下,不能停水檢修,曝氣器和二沉池吸泥機、刮泥機也沒有備用水。只有排乾後才能對下部設備進行徹底檢修或更換。

也就是說,約有2/3的污水廠無法在保證出水達標的前提下對設備進行修復。

根據王洪臣教授研究,曝氣器的使用壽命一般為4-6年,但有1/4的污水廠長達6年沒有對曝氣器進行放空維護。刮泥機需清空並進行檢修,一般常年不檢修。

設備長期帶病運行,水處理能力越來越差。為了承受出水口的壓力,沒辦法停車檢修。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總會有一個污水處理系統面臨崩潰。

#4

寫在最後

環境保護確立為我國基本國策後,水、氣、固體、土壤等污染防治領域發展迅速,其中污水處理領域可說是龍頭。水平不足,污水廠運作陷入困境,管網問題、污泥問題成為我國污水處理產業的兩大短板。

而現在,是到了彌補不足的時候了。


發佈時間:2022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