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鑄造
將液態金屬澆注到形狀與零件相適應的模具型腔中,凝固後獲得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表面質量的零件產品,這個過程稱為鑄造。鑄造製程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合金、造型、澆注和凝固。其最大優點是可以成型複雜的零件。
2. 鑄造的發展
生產始於 20 世紀 30 年代,採用氣動機械和人造黏土砂工藝。
1933年出現水泥砂型
1944年,冷硬塗層樹脂砂殼型出現
1947年出現CO2硬化水玻璃砂型
1955年,熱塗層樹脂砂殼型出現
1958年,呋喃樹脂自硬砂型問世
1967年,水泥流砂型出現
1968年,添加有機硬化劑的水玻璃問世
近50年來,出現了用物理方法製作鑄造模具的新方法,如:磁力丸造型法、真空密封造型法、消失模造型法等。也出現了基於金屬模具的各種鑄造方法,如離心鑄造、高壓鑄造、低壓鑄造、液態擠壓等。
3.鑄造特點
A. 適應性廣,彈性強。所有金屬材料製品均可鑄造。鑄造不受零件重量、尺寸和形狀的限制,重量可以從幾克到幾百噸,壁厚可以從0.3毫米到1米,形狀可以是十分複雜的零件。
B、所用原輔材料多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如廢鋼、沙子等。
C、鑄件透過先進的鑄造工藝,可以提高鑄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使零件實現少切削、無切割。
發佈時間:2022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