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d_banner_02.jpg

中國閥門產業發展史(一)

概述

閥門是通用機械中的重要產品。它安裝在各種管道或裝置上,透過改變閥門內通道面積來控制介質的流量。其功能有:接通或切割介質、防止介質倒流、調節介質壓力、流量等參數、改變介質流向、分隔介質或保護管路及設備超壓等。

閥門產品品種很多,分為閘閥、截止閥、止回閥, 球閥,蝶閥、旋塞閥、隔膜閥、安全閥、調節閥(控制閥)、節流閥、減壓閥及疏水閥等;依材質分為銅合金、鑄鐵、碳鋼、合金鋼、奧氏體鋼、鐵素體-奧氏體雙相鋼、鎳基合金、鈦合金、工程塑膠和陶瓷閥門等。此外,有超高壓閥門、真空閥門、電站閥門、管道及管道用閥門、核工業用閥門、船舶用閥門及低溫閥門等特種閥門。閥門參數範圍廣,公稱通徑從DN1(單位為mm)到DN9750;超真空的公稱壓力為 1× 10-10mmHg(1mmHg=133.322Pa)至PN14600超高壓(105Pa單位);工作溫度範圍-269℃超低溫最高可達1200℃的超高溫.

閥門產品 廣泛應用於石油、天然氣、油氣煉製加工及管線輸送系統、化學產品、醫藥食品生產系統、水力發電、火力發電及核能生產系統等國民經濟各部門;各類閥門廣泛應用於供熱供電系統、冶金生產系統、船舶、車輛、飛機及各種運動機械的流體系統及農田的排灌系統。此外,在國防、航空航太等新技術領域,也使用各種具有特殊性能的閥門。

閥門產品在機械產品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根據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統計,閥門產值約佔整個機械工業產值的5%。根據統計,一座由200萬千瓦機組組成的傳統核電廠共有共用閥門約2.8萬個,其中核島閥門約1.2萬個。一座現代化大型石化聯合企業需要各類閥門數十萬台,閥門投資一般佔設備總投資的8%~10%。

 

舊中國閥門工業概況

01 中國閥門產業的發源地:上海

在舊中國,上海是中國最早製造閥門的地方。1902年,位於上海虹口區武昌路的潘順基銅工坊開始小批量手工製造茶壺龍頭。茶壺龍頭是一種鑄銅旋塞。是迄今為止中國已知最早的閥門生產企業。1919年,德達(勝基)五金廠(上海傳動機械廠前身)從小型自行車起家,開始生產小口徑銅旋塞、截止閥、閘閥和消防栓。鑄鐵閥門的製造始於1926年,最大公稱尺寸為NPS6(以英吋為單位,NPS1=DN25.4)。在此期間,王英強、大華、勞德茂、茂旭等五金廠也相繼開業,生產閥門。隨後,由於市場對水暖閥門的需求量增加,另一組五金廠、鐵廠、砂鑄(鑄)廠、機械廠相繼開業生產閥門。

在上海虹口區中虹橋、外虹橋、大名路、長治路等地區形成了閥門製造集團。當時國內市場最暢銷的品牌有「馬頭」、「三8」、「三9」、「雙錢」、「鐵錨」、「小雞丸」、「鷹丸」。低壓鑄銅、鑄鐵閥門產品主要用於建築、衛生設施中的水暖閥門,少量鑄鐵閥門也用於輕紡工業部門。這些工廠規模都很小,技術落後,廠房設備簡單,閥門產量低,但卻是中國閥門產業最早的發源地。後來,上海建築五金協會成立後,這些閥門生產企業紛紛加入協會,成為水路集團。成員。

 

02兩個大型閥門製造廠

1930年初,上海申和機械廠為水廠製造NPS12以下的低壓鑄鐵閘閥。1935年,工廠與祥豐鐵管廠、祥泰鐵器有限公司股東合資興建大新鐵工廠(上海自行車廠前身),1936年竣工投產,現有員工近100人,配進口2.6張(1張3.33m)車床及起重設備,主要生產工礦配件、鑄鐵水管及鑄鐵閥門,閥門公稱尺寸為NPS6~NPS18,可為水廠設計供應成套閥門,產品遠銷南京、杭州、北京等地。1937年「八一三」日寇佔領上海後,廠內大部分廠房及設備被日軍砲火摧毀。次年增資復工。NPS14~NPS36鑄鐵閘閥,但由於經濟不景氣,生意不景氣,緊縮裁員,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才得以恢復。

1935年,國商李成海等五位股東在瀋陽市南城區石室圍路共同創辦瀋陽成發鐵廠(鐵嶺閥門廠前身)。修理和製造閥門。1939年,工廠遷至鐵西區北爾馬路擴建,建成鑄造、機械加工兩間大型工場。到1945年,員工已發展到400人,主要產品為:公稱尺寸DN800以下的大型鍋爐、鑄銅閥門、地下鑄鐵閘閥。瀋陽成發鐵廠是舊中國一家艱難求存的閥門製造業。

 

03閥門產業大後方

抗戰時期,上海等地不少企業向西南轉移,於是大後方重慶等地企業數量激增,工業開始發展。1943年,重慶洪泰機械廠和華昌機械廠(兩廠都是重慶閥門廠的前身)開始修理和製造水暖配件和低壓閥門,為發展後方戰時生產、解決民用問題發揮了巨大作用。閥門。抗戰勝利後,力盛五金廠、振興實業社、金順和五金廠、七一五金廠相繼開業,生產小型閥門。新中國成立後,這些工廠併入重慶閥門廠。

當時,有些閥門製造商上海的閥門廠還到天津、南京、無錫建廠修理和製造閥門。北京、大連、長春、哈爾濱、鞍山、青島、武漢、福州、廣州等地的一些五金廠、鐵管廠、機械廠或造船廠也從事一些水暖閥門的修理和製造。


發佈時間:2022年7月21日